《民法典合同篇》
深度解读系列课程之合同僵局下的救济方式
话题背景:
合同是商事活动中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合同签订后对双方主体都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在履行过程中由于市场情形的变化等主客观原因导致合同无法顺利进行,此时企业自身在恰当的时间节点依法正确行使合同解除权,也更有利于及时止损,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如果另一方拒绝解除合同,就会陷入合同僵局。近年来,关于“合同僵局”的民事案件大幅增加,并且上诉率高于合同纠纷的通常水平。据统计,在合同僵局案件中,租赁合同占比最高,次之是买卖合同,另外服务合同和建设工程类合同在案件中也有一定的比例。在出现“合同僵局”的情况下,《民法典》赋予违约方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合同的权力,以便当事人从难以履行的合同中脱身,这样既能减少双方当事人的损失和财产浪费,又能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流动与利用,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经LCOUNCIL调研发现,在什么情形下可以认定为造成了合同僵局?合同僵局的具体情形表现有哪些?一时性合同和继续性合同在面对合同僵局时在处理上有什么区别?企业在遇到合同僵局时应如何有效破解以此避免损失?等是房地产、制造业、互联网、快消零售等行业的企业法务重点关注的问题。
鉴于上述背景,LCOUNCIL特别邀请在民商事领域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一线司法裁判老师,与法务同行一起分享交流并探讨解决方案。
分享提纲:
一、什么是合同僵局?
二、一时性合同和继续性合同构成合同僵局情形的具体识别与认定
三、不同类型合同僵局下企业的救济方式
活动流程:
13:00 分享开始
13:00-14:00 分享环节
14:00-14:30 问答环节
14:30 分享结束